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张振鹏

主角:卡尔·威特黑格尔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作为作家而不是教育家的高尔基的确是教子有方,他能够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美好的一面,并能够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及时给孩子以赞美和诱导。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在孩子的言行举止中也不乏***的东西,父母不要有意或无意地疏忽它们,因为这正是教育孩子重要的一部分。

马克西姆·彼什柯夫(1897~1934),高尔基的儿子。他思想活跃,性格温柔,曾试笔写作、绘画,受到世人的广泛称赞。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柯夫,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代表作有《母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等。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及时给予赞美

马克西姆非常聪明伶俐,他很小就跟着妈妈侨居在法国巴黎。虽然远离儿子,但高尔基还是会抓住一切机会对儿子进行教育。

8岁那年,马克西姆开始在妈妈的帮助下动手给爸爸写信。经过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的艰难过程,最后,他终于把信寄给了父亲。高尔基收到儿子寄给他的信后,心里非常开心。他赶紧拆开信,边读边笑,还情不自禁地夸奖儿子是个“好汉”,将来说不定能成为作家、诗人。

随后,高尔基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他以诙谐而又严肃的口吻说:“看了这封信爸爸很高兴,但我猜这封信不会是你自己写的吧!孩子,你一定要自己试着独自给我写信,并亲自把它寄给我,这样爸爸就会更高兴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自己动手来做,要学会自立,不要强迫别人为你着想,当然也包括不要让你的妈妈帮忙……”

马克西姆读着爸爸的回信,暗下决心:今后一定不再让妈妈帮忙,我要学会自己动手给

爸爸写信。

3年时间很快过去了,马克西姆也成了一个11岁的大男孩。那时的他开始用心回忆自己小的时候跟爸爸妈妈去找戈巴托甫卡避暑的情景,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了高尔基。高尔基接到信后,马上又给儿子回信:“你不妨在课外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去练习写作,要给自己写各种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日常感想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很有趣的。我在你这样的年龄,就这样练习写作、记日记了,正因为如此,我才成就了今天这样的成绩。”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