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大清神鼎

大清神鼎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张葆海 吴学华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就在父亲去世后没多久,道光皇帝于圆明园中驾崩,终年69岁。也就在这一年,南方爆发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长毛暴乱,朝廷虽多番派兵弹压,怎奈贼寇有愈演愈烈之势。

比起遵循祖训、勤俭节约的道光皇帝来,奢侈无度、纵情声色的咸丰皇帝根本无心主理朝政,军国大事均交给以六王爷为首的军机大臣处理,致使朝政十分***,清朝病入膏肓。

朝中大臣们个怀心事,结党营私。大清国内忧外患,已有风雨飘摇之势。

他无力挽天,只得将一腔报国之心投向他处,多年来醉心于金石文字的搜集与考证,并向阮元、何绍基、吴式芬、李方亦等许多当世金石学者虚心求教和互相切磋。他治学严谨,多有创见,对于古陶文字,前人没有收藏、著录的,他独予重视,不仅搜集了很多齐鲁古陶,而且进行开创性的研究,著成《簠斋藏陶》一书。久而久之,在古玩界已享有不菲的声誉,与江苏金石名家潘祖荫被并誉为“南潘北陈”,两人属后起之秀,其名气并不亚于已经退隐多年高老爷子。

替人鉴定古董有“鉴宝银”,就如那些书画家给人题字后拿“润笔费”一样,每次几两甚至数十数百两不等,主要依古董的价值而定。但这鉴宝银可不是那么好拿的,须得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无论真假,一眼就能看出来,如若看走了眼,不但要双倍赔给买家的损失,而且名誉扫地。

琉璃厂一带的古董店老板,只要提到陈介祺陈翰林,没有人不知道的。无论瓷器铜器玉雕,而或是木制家具石头蛋,但凡古物,他与高老爷子一样,从未走过眼。

长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他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到后来,他不轻易帮人鉴宝。若受熟人所托,推辞不过,每次“鉴宝银”须得两百两以上。即便如此,前来求他的人仍络绎不绝。

他自己也热衷于收集古物,无论是铜器、玺印、石刻,还是泥胎的陶器砖瓦、造像等无不搜集。买回来的东西,都要潜心研究一番,以便对古物进行考证。

他区区一个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岁俸不过数十两银子,连买一件好一点的古董都不够,更别说是那些价值不菲的宝贝了。但他每年在古玩界所赚“鉴宝银”,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况且他收集古物并不论贵贱,只需自己看中的就行。有一次,他应琉璃厂“古缘斋”掌柜夏立祥之请,去帮忙看一件玉器,却在店里看中了一块生满铁锈的铁疙瘩。这块铁疙瘩是一个乡下收古董的人送来的,原以为还值几两银子,可夏掌柜说铁疙瘩只不过是一个秦代的“铁权”(秤锤),没人要的货色,打发了那人几文钱,便将那铁疙瘩随意丢在角落里。

做古董生意的人,收来的古董并不是自己收藏,而是要转手卖出去,所以再古老的东西,若是没人要,便没有任何价值。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大清神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