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谈读书治学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吕思勉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杭世骏《三国志补注》。

(3)关于表志的专书:万斯同《历代史表》、洪饴孙《三国职官表》、顾栋高《春秋大事表》、齐召南《历代帝王年表》、钱大昭《后汉书补表》、钱大昕《元史民族表》、周嘉猷《南北史表》《三国纪年表》《五代纪年表》、林春溥《竹柏山房十五种》《历代职官表》(官修)、洪亮吉《三国疆域志》《东晋疆域志》《十六国疆域志》、洪騎孙《补梁疆域志》、钱仪吉《补晋兵志》、侯康《补三国艺文志》、顾怀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倪灿《宋史•艺文志补》《补辽金元三史•艺文志》、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郝懿行《补宋书•刑法志•食货志》。

(4)关于古代别史杂史的考证笺注者:陈逢衡《逸周书补注》、朱右曾《周书集训校释》、丁宗洛《逸周书官笺》、洪亮吉《国语注疏》、顾广圻《国语札记》《战国策札记》、程恩泽《国策地名考》、郝懿行《山海经笺疏》、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

(5)关于元史者:何秋涛《元圣武亲征录校正》、

李文田《元秘史注》

5.治乱兴亡和典章制度

正史之记载注重“治乱兴亡”和“典章制度”两方面,除此而外,亦有专注重一方面者,今分叙于下:5.1专叙“治乱兴亡方面者关于这种著述的书籍,又分两种:

(1)编年史。以年为经,以事为纬,我们看了以后,可以了解每一个史迹的时代关系。这类书籍,又分两种:a.司马光《通鉴》,b.朱熹《纲目》,后人皆有续之者。这两种书籍,前者比较好,因为朱熹著述的动机是模仿孔子的《春秋》,纯粹是寓褒贬的意思。所以每叙一个事实,都用一种特定的书法。比如某官某人卒,是叙好官某某死了。某人卒,是叙坏人某死了。某官某罢,是叙一个人不配作这个官,政府不是乱命。罢某官某,是叙一个人配作这个官,政府罢之是乱命。伏诛,是叙一个人应该死。杀,是叙一个人不应该死。

朱子治学,颇为谨严。但此书朱子不过成其一部,以其余委之于赵师渊,赵之治学,不大谨严。若我们讲宋学,以朱子为圣人,则此书可看,反此,则其书不见精好。《续纲目》之作者,为明人商辂,三篇为乾隆所敕修。

明时有李东阳者,著《通鉴纂要》,专供皇帝之用,清因之作御批《通鉴辑览》,因应科举的原故,加之人人功名心切,所以一时大盛行于社会。现在时过境迁,其价值已失矣。

《通鉴》可看,最好连胡三省的《注》都看,续这种著作的,明有三家:陈柽、王宗沐、薛应旗。这三人的著作,以薛为最后,也以薛为最好。

清时徐乾学著《资治通鉴后编》,清尚专为彼设一书局,但所著材料不特不完全,组织也不严密,后毕沅也有《续资治通鉴》之著,二者相较,以毕著为好。《续通鉴》止于元代,至于明,有《明纪》及《明通鉴》,二者相较,以《明通鉴》内容为好。大约这类书籍,后出者总比先出者为佳也。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吕思勉谈读书治学
返回顶部